寵物食品怎麼做?——從方法到設備,一篇讓你看懂整條產線

Status
Category
產業視角
Tags
觀念釐清

不管你是單純想搞懂寵物食品加工怎麼一回事,還是正打算找代工廠(OEM/ODM)做自己的品牌,這篇都能幫你少走很多冤枉路。看完之後,你會清楚知道:市面上主流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、為什麼要這樣做、做完會長什麼樣,以及背後用到哪些製程與設備——溝通代工也更到位,不再雞同鴨講。

我從我在食品系教科書所學的,以及食品工廠親身經歷,來整理以下資訊.

為了讓你快速建立全貌,我們先從一個「快速導覽」開始:用最白話的方式,把主流製程與對應的成品長相一次梳理清楚(只談主流製加工製程,有時候一些新型的技術只是舊技術的新名稱包裝,又或者是不一樣的稱呼而已)。接著,再帶你一路從方法講到設備、從科學原理講到實際產品,讓你能把包裝上的行銷詞翻回「產線語言」。

如果你看到的是顆粒乾糧(kibble):多半走「研磨→混合→預熟→膨化→烘乾→上油→冷卻→包裝

如果你看到的是罐頭/餐包(濕糧):多半走「切碎→調配→填充→真空封口→高溫高壓滅菌(121°C)→冷卻→檢驗

如果你看到的是凍乾:多半走「切塊→預凍→真空冷凍乾燥(昇華)→充氮/封口

如果你看到的是氣乾/烘乾肉條:多半走「切條→低溫熱風乾燥→金屬檢測→包裝

如果你看到的是餅乾/烘焙零食:多半走「和麵→成型(滾模/壓片)→烘烤→冷卻→包裝

如果你看到的是冷壓顆粒/製粒:多半走「研磨→混合→調濕→製粒機壓模→冷卻

如果你看到的是粉狀配方/代乳粉:多半走「均質→噴霧乾燥→過篩→充氮包裝

快速導覽看完,整條產線的樣貌應該有個大概了。接下來,我們回到基礎功——先把「加工的方法」講清楚:到底用哪些手段,讓食物變安全、好消化、能保存?先理解方法,等一下看設備與產品型態,就會完全對得上。

加工「方法」:用什麼手段把食物變安全、好消化、好保存

1)物理方法:溫度、壓力、乾燥

你可以把「物理方法」想成三把最常用的鑰匙:溫度(加熱)、壓力與機械力(擠壓、壓制、粉碎)、把水分拿掉(各種乾燥)。不靠奇怪藥劑,光用這三個方式,就能讓食物更安全、比較好消化、也能放得住。

A. 加熱

在工廠長什麼樣?

不是家裡的鍋子,是巨大版的「電鍋+蒸箱+熱交換器」:大鍋把料加熱、蒸氣進去做預熟,或用管線式熱交換器把料在管子裡瞬間加熱到設定溫度。每一度、每一分鐘都有人盯。

背後的科學在做什麼?

  1. 殺菌安全化:高溫會破壞細菌的蛋白質外殼,像把壞菌的「盔甲」融掉。
  2. 滅活抗營養因子:豆類裡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等「絆腳石」會被熱處理關掉開關,蛋白質更好被分解吸收。
  3. 讓食物更好消化:澱粉會糊化(像米心煮到透),蛋白質部分變性,腸胃比較好處理。

通常拿來做哪些產品?

熟肉罐、餐包、半濕糧、烘焙麵團的預熟(先熟化再烘烤,口感更穩)。

你手上會看到的樣子

罐頭一打開,肉是柔軟、輕壓會化開的纖維;餐包則流動性高、帶肉汁,很好拌飯或直接餵。

包裝常見關鍵字

高溫熟化」「風味煮製」「慢煮」。

需要注意的取捨

溫度太高、時間太久會讓維生素 A/E/B 群流失多一點。所以規模工廠會用兩段策略:先把原料加熱到安全&好消化後段再補回熱敏維生素(你有時會在成分表看到「維生素預混」)。

B. 乾燥

把水分拿掉,細菌就很難活下去(學名叫降低水活度)。乾燥有兩種路線:熱風凍乾

熱風乾燥(氣乾/烘乾)

  • 怎麼做? 像走在多層的烘乾「溜滑梯」,一路吹40–90°C的暖風,把水分慢慢帶走。
  • 會做出什麼? 肉乾、氣乾顆粒、烘乾零食
  • 看起來/吃起來:顏色稍深、咀嚼感比較明顯,香味帶烘焙感,像烤肉乾的氣息。

真空冷凍乾燥(Freeze-drying,凍乾)

  • 怎麼做? 先把食物凍得硬梆梆,再在真空裡讓「冰直接變水蒸氣」(叫昇華,中間不經過融水那步),整程低溫,營養與香氣被好好保住。
  • 會做出什麼? 凍乾肉塊、凍乾生食、凍乾配料塊
  • 看起來/吃起來超輕、孔洞多,香味保留度高。
  • 為什麼最近十年這麼紅? 低溫、對熱敏營養友善,配方「通常」很單純,消費者直覺覺得安心。

C. 壓制/粉碎

這一組比較像在「調身材」。

粉碎(錘式磨/輥式磨)

把穀物、肉粉磨到固定粒徑,後面混合才會均勻;你不會遇到「這顆全是澱粉、那顆全是肉」的悲劇,成型也更穩

壓制(製粒)

把調濕後的料用製粒機擠過鋼模孔,剪成顆粒、再冷卻硬化。

  • 會做出什麼? 冷壓顆粒、高纖配方、農畜用顆粒
  • 看起來/吃起來圓柱短短一節密度高,香味相對內斂;不是像膨化那樣酥脆,是比較「紮實派」。

2)化學方法:控制「酸鹼」與「氧化」,讓產品更穩定

先別被「化學」兩字嚇到。這裡說的不是人工色素或香精,而是用科學的方法微調配方環境,讓食物更穩定、不容易壞,營養不要白白流失

  • 浸泡
  • 豆/穀先泡水,可溶性的抗營養因子被洗掉,澱粉也吸水、後續更好熟、更好消化。

  • 酸鹼調整
  • 把配方的 pH 調到壞菌不愛、營養比較穩的區間。像某些維生素(例如維生素 C)在特定酸度下比較不會被氧化

  • 抗氧化
    1. 油脂最怕酸敗(油耗味),味道壞、營養也壞。最常見的保護傘是混合生育醇(天然維生素 E),在成分表常看到「天然抗氧化劑」。

    2. 你會感覺到什麼? 放一陣子不會出現哈味,香氣維持比較久。

3)生物方法:發酵=請微生物來「幫你預消化」

發酵是把好菌請進來做工,把大分子拆小,同時產生有益代謝物

會帶來什麼效果?

適口性變好(更「鮮」)、產生短鏈脂肪酸前驅物/活性肽,對腸道環境有幫助,腸胃敏感的毛孩比較吃得順。

會做出哪些產品?

發酵肉泥零食、含發酵穀的機能飼料、另外加的益生菌配方

外觀/口感

比較柔軟、好入口;靠近聞會有一點「發酵的鮮味」,不是腥、是熟成感

加工「技術與設備」:把方法變成一條穩定量產的線

下面我用「工廠導覽」的方式,帶你逛最常見的幾條產線:你會看到步驟、設備、科學原理、成品長相與包裝上會寫什麼。

A. 顆粒乾糧產線:你最常買到的那一包飼料

流程圖

研磨 → 配方混合 → 預熟(蒸氣) → 膨化(Extrusion) → 烘乾 → 上油/噴粉(coating) → 冷卻 → 包裝

關鍵設備與原理

  • 錘式磨/輥式磨:磨到均勻粒徑,避免大顆粒影響成型。
  • 雙軸混料機:把肉粉、穀類、纖維、維礦、功能粉混勻。
  • 預熟機:加蒸氣與水,讓澱粉先吸水、部分糊化。
  • 膨化機(單/雙螺桿 Extruder):高溫高壓→出模瞬間壓力釋放,澱粉爆開「膨化」。
  • 多層帶式烘乾機:把水分降到8–10%,穩定保存。
  • 真空上油/滾筒噴油:補風味與能量(油脂)、機能粉(益生元/礦物鹽)。
  • 冷卻塔:降溫防回潮。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有形狀的小顆粒(魚形、骨頭形、圓墩…),外層有一點點油亮
  • 咬起來偏酥脆、香氣多來自梅納反應/上油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膨化、低水分、易消化
  • 冷壓上油/真空裹脂」(避免油只黏表面)
  • 「添加天然抗氧化劑」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安全(高溫)+好消化(澱粉糊化)+好吃(口感/上油)+好保存(低水分)。

B. 罐頭/餐包(濕糧)產線:濕濕、香香、軟軟那一類

流程圖

切碎/絞肉 → 配方混合(肉塊/肉糜/肉凍) → 填充真空封口高溫高壓滅菌(121°C) → 冷卻 → 外觀檢驗

關鍵設備與原理

  • 斬拌機/切丁機:決定是肉泥感還是有顆粒。
  • 填充機:把固液比例穩定地灌入罐/袋。
  • 封口機:抽走罐內空氣,避免氧化
  • 釜式高壓滅菌(Retort):121°C 加熱一段時間(F₀ 值管理)→致病菌滑落到安全等級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看得到肉纖維/肉塊,湯汁多,開封即食
  • 放常溫可保存1–2 年(未開封)。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高溫高壓滅菌」「無防腐劑(靠熱殺菌)」。
  • 「全期/挑嘴/高水分補水」。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水活度高→必須熱殺菌;同時讓口感軟風味高,很受貓咪/老齡犬貓歡迎。

C. 凍乾產線:低溫、營養保留度高

流程圖

選料切塊 → 預凍(-35~-45°C)真空冷凍乾燥(昇華) → 充氮/乾燥劑 → 包裝

關鍵設備與原理

  • 凍乾艙:降低壓力與溫度,讓冰直接變水蒸氣不經過液態(營養與風味保留度高)。
  • 冷凝器:把跑出來的水蒸氣「抓」住,避免回潮。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非常輕、孔隙多,一泡水就香氣「很接近生鮮」。注意是接近不是還原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凍乾、低溫、不經高溫」「添加物單純」。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保留熱敏營養香氣高配方簡單;價格偏高,但被視為高品質選擇

D. 氣乾/熱風乾燥產線:肉乾、條狀、半濕半乾

流程圖

切條/絞肉 → 調味/調粘結性 → 低溫長時間乾燥(多層網帶) → 金屬檢測 → 包裝

關鍵設備與原理

  • 多層烘乾爐:低溫慢烘、帶走水分;水分降到 10–20%,風味偏烘焙。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肉條、肉片、稍韌;香氣像烤肉乾。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低溫烘乾、無防腐(靠低水分/包裝保護)」。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口感介於生鮮與乾糧,當零食很受歡迎;但水分比乾糧高,保存要更謹慎

E. 餅乾/烘焙零食產線:骨頭餅、磨牙餅、獎勵餅

流程圖

和麵(粉/油/水/膳食纖維)→ 成型(滾模/壓片/切割)→ 烘烤(梅納反應) → 冷卻 → 包裝

關鍵設備與原理

  • 旋轉成型機/壓片機:決定餅的圖案。
  • 連續式烤爐控制含水率與上色,生成烤香。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形狀明顯、酥脆;容易攜帶、當訓練獎勵。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烘焙香、磨牙、低脂」。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咀嚼口感穩定性高;但主食不建議只吃餅乾(營養密度較低)。

F. 製粒/冷壓顆粒產線:非膨化、密度高、配方樸素

流程圖

研磨 → 混合 → 調濕 → 製粒機壓模(Pellet Mill) → 冷卻 → 包裝

關鍵設備與原理

  • 製粒機:靠壓輥把料擠過模板孔,非爆開膨化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短柱狀顆粒,硬度較高、密度大、香氣較內斂。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冷壓、低溫製粒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保留部分熱敏成分、能做高纖/特殊原料;但消化率與適口性要靠配方與前處理補強。

G. 噴霧乾燥(Spray Dry)產線:奶粉、機能粉、肉湯粉

流程圖

配方乳化/均質 → 噴霧乾燥塔(霧化成細滴,熱風瞬乾) → 分級/過篩 → 包裝(充氮)

做出來長怎樣

  • 細粉:代乳粉、機能粉、肉骨湯粉(拿來做風味或營養補強)。

包裝上你會看到

  • 瞬間噴霧乾燥、易溶解」。

為什麼這樣做

  • 瞬間乾燥保護營養溶解性好,可均勻撒在乾糧或做沖調。

方法 × 設備 × 產品:一張全對照表(收藏用)

你買到的產品
核心製程
主要設備
科學重點
成品樣子/口感
包裝常見字眼
顆粒乾糧(kibble)
研磨→混合→預熟→膨化→烘乾→上油→冷卻
錘式磨、預熟機、雙螺桿膨化機、帶式烘乾機、真空裹脂機
殺菌、安全、澱粉糊化適口性低水分保存
小顆粒、酥脆、表面微油亮
膨化、易消化、真空上油、天然抗氧化
罐頭/餐包(濕糧)
切碎→混合→填充真空封口121°C高壓滅菌
斬拌機、填充機、封口機、Retort 滅菌釜
常溫長保、高含水、軟嫩
肉塊/肉泥+湯汁,香氣高
高溫高壓滅菌、無防腐劑
凍乾
切塊→預凍真空冷凍乾燥→充氮
凍乾艙、冷凝器
低溫昇華、保留熱敏營養/香氣
輕、氣孔多、泡水復原快
凍乾、低溫、不經高溫
氣乾/肉乾
切條→調配→低溫長烘→金檢→包裝
多層帶式烘乾爐
降低水分抑菌、烘烤風味
乾而韌、咀嚼感強
低溫烘乾、無防腐
餅乾/烘焙零食
和麵→成型烘烤→冷卻
旋轉成型機、隧道烤箱
梅納反應、低水分
形狀多樣、酥脆
烘焙、磨牙、低脂
冷壓顆粒/製粒
研磨→混合→調濕→製粒機壓模→冷卻
製粒機、冷卻塔
非膨化、密度高、保留部分熱敏
短柱狀、硬度高
冷壓、低溫製粒
噴霧乾燥粉
乳化→噴霧乾燥→過篩→充氮
噴霧乾燥塔
瞬乾保護、易分散
細粉、好溶解
噴霧乾燥、易沖泡

為什麼選這麼做?背後的「結果」與「取捨」

  • 要長保+高含水口感 → 走罐頭/餐包(靠熱滅菌保命)
  • 要好攜帶+主食穩定 → 走顆粒乾糧(靠膨化+烘乾
  • 要營養保留與單純配方 → 走凍乾(靠昇華
  • 要零食咀嚼口感 → 走氣乾/烘乾
  • 要訓練小點心 → 走餅乾/烘焙
  • 要做機能粉/代乳粉 → 走噴霧乾燥
  • 要非膨化密度高的顆粒 → 走製粒/冷壓
沒有「最好」,只有最適合:每條技術都在解決不同問題(安全、口感、保存、成本、營養敏感度)。真正的關鍵是品牌的標準、透明度與品質控管。

你做得到的「判讀力」:看包裝+看外觀+看手感

  1. 看關鍵字
    • 「膨化、真空上油」=顆粒乾糧產線
    • 「121°C、滅菌、F₀」=罐頭/餐包
    • 「凍乾、低溫、不經高溫」=凍乾
    • 「低溫烘乾」=氣乾/肉乾
    • 「冷壓、製粒」=非膨化顆粒
    • 「噴霧乾燥」=粉狀/沖泡品
  2. 看外觀/手感
    • 乾糧:顆粒均一、輕敲略酥;手摸有一點油感(上油),但不黏手。
    • 罐頭:肉纖維或肉泥可見,湯凍清晰、無異味。
    • 凍乾:超輕、孔洞多,泡水恢復快。
    • 肉乾:韌性、纖維感;表面無明顯油滲。
    • 餅乾:酥脆、斷面乾爽、不上潮。
  3. 看保存設計
    • 大包乾糧是否有夾鏈/單向排氣閥、是否建議分裝
    • 罐/餐包封口完整、凹陷鼓起都不行
    • 凍乾有充氮/乾燥劑、開封建議期限清楚

品質控管(簡版):工廠每天都在量的東西

  • 水分(Moisture)/水活度(a_w):決定能不能養菌
  • 微生物: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李斯特菌
  • 氧化指標:油脂過氧化值/酸價
  • 營養回填:熱敏維生素後段補強
  • 物理性狀:顆粒硬度、大小分佈、破碎率
這些你不一定看得到,但嚴謹的品牌會在網站/客服提供檢驗報告摘要或第三方檢測。

把專業變白話,你就不會被包裝牽著走

你現在已經能做到:

  • 看到產品,就能猜到走哪條產線
  • 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(安全/營養/保存/口感/成本)
  • 大概想像它會長什麼樣(外觀/口感/香氣/保存特性)
  • 理解「技術沒有高低,只有適不適合目的」:凍乾單純、膨化穩定、罐頭長保、氣乾有咀嚼、餅乾當訓練、噴霧做功能粉、製粒做非膨化路線。
Published D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