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可以信任這套工具?
我曾經為了貓,查過一堆飼料品牌的資料。
看久了才發現:
你不只是需要選「品牌」,你要能看得懂包裝上寫的到底是什麼意思。
這就是我後來設計「寵物食品健康分析助手」的原因。
它不是一個推薦系統,也不是做什麼排行榜。
我只是想設計一個誠實地幫你把資訊攤開來看的工具。
這篇文章,就是公開這個分析系統的架構。讓你知道它怎麼運作、查什麼、依據是什麼,以及它的邏輯在哪裡。
我設計的目標只有三個:
- 幫你看懂這包飼料裡到底加了什麼
- 推估這些成分是怎麼做出來的、會不會過度加工
- 判斷這個產品是否適合你家毛孩的年齡與健康狀況
沒有推薦,沒有打分數。
這是一個工具,讓你自己能做判斷。
四層分析結構:從成分到健康狀況
整個系統一共分四個分析模組。當你輸入產品資訊或上傳包裝照片時,會自動依順序處理以下內容:
1. 成分風險辨識:先把紅燈抓出來
這一層最重要的目的是辨識「有沒有不該出現在寵糧裡的東西」。
風險等級依照國際資料庫、農業部公告、毒理資料、添加物通報等來源分類,大致如下:
分級 | 常見成分例子 |
高風險 | BHA、BHT、動物副產品、丙二醇、人工色素與香料 |
中風險 | 穀類填充物(玉米麩)、濃縮脂、凝膠與黏稠劑 |
相對安全 | 單一命名肉類、天然添加物、凍乾食材 |
這些成分如果出現在原料表,就會自動列出並標註用途與風險依據。
2. 製程推估:它是怎麼做出來的?
很多成分乍看正常,但加工方式會影響最終的營養密度與風險程度。
例如:
- 加了「肉粉」、「補充維生素礦物質」→ 很可能是高溫擠壓製成的乾糧
- 使用「完整肉類+蔬果+水」→ 可能是罐頭或 BARF 生食
- 成分越精簡、越接近食物原型,加工可能就越少
這一層會根據組合邏輯與語意,自動推估製程方式,並評估加工程度與營養保留狀況。
3. 營養素比對:有沒有達標?
不同年齡階段的犬貓,對營養的需求不同。
這個模組會根據輸入條件(犬/貓、幼年/成貓/老年)自動對照:
- 粗蛋白是否達標?
- 熱量密度是否偏低或過高?
- 鈣磷比例是否失衡?
會標出不符合建議範圍的地方,讓你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做調整。
4. 疾病濾鏡:針對特殊狀況的警示
這一層是專門設計給「有慢性病、過敏、結石、糖尿病、腎臟病」等狀況的動物使用。
只要輸入像是「8歲貓,腎臟病」,系統會主動篩出:
- 磷含量是否過高?
- 是否乾糧導致水分偏低?
- 是否含刺激腎臟的蛋白來源?
不會硬套模板,但會指出有哪些地方「可能需要特別注意」。
我們不是只看成分,也會看品牌背景
除了產品本身的成分與標示外,我也建立了「黑名單背景資料庫」。
這個資料庫不對使用者開放,但會在系統運作時參考:
- 曾被農委會、衛福部公告違規的廠商
- 媒體揭露不實宣傳或實驗室檢驗異常的品牌
- 使用者實測與大量回報不符標示內容的產品
只要出現在黑名單裡,系統在分析時就會自動啟動更嚴格的風險比對流程。
這不是下結論,而是提高警戒值。
那為什麼我不直接告訴你「這包好不好」?
因為每隻貓狗的狀況都不一樣。
我不相信單一標準可以涵蓋所有情境。
我也不想讓這個工具變成只會說「這個最好、那個別吃」的意見機器。
我相信的,是透明與知情的選擇權。
所以我給你的是分析結構,不是口號。
這個工具會持續更新,也會誠實公開
每次更新這個系統,我都會:
- 發布版本變更說明
- 更新資料庫依據來源(法規、科學期刊、實驗室通報等)
- 接收使用者反饋並優化分析邏輯
這不會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工具,而是根據市場與毛孩健康資料持續進化的系統。
結語:這不是推薦,而是幫你看得懂
我們不是神,但我們可以讓資訊透明。
如果你願意拍下你家那包飼料的照片,我就會用這套系統,幫你把它分析得清清楚楚。
不是誰說它好不好,而是你自己能夠判斷,它適不適合你的貓或狗。
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。
歡迎你親自試試,也誠實告訴我哪裡可以補強
這套系統會持續優化,隨著使用經驗與回饋逐步調整。
如果你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任何判斷不清、邏輯不準、或哪裡讓你有疑問,都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。
這些回饋不只是意見,而是下一次更新的依據。
如果你想了解這個工具最初是怎麼誕生的,我寫過一篇文章紀錄當時的出發點:
這不是一個一次性完成的工具,而是一個會不斷演進、越來越實用的系統。
謝謝你願意參與這段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