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營養師證照現況與專業分析:資格限制、亂象與未來發展完整解讀

寵物營養師證照現況與專業分析:資格限制、亂象與未來發展完整解讀

Status
Published
Category
公共視角
Tags
個人觀點誤導解析
此為AI生成圖像,證照這東西跟 AI 一樣,包裝得漂漂亮亮的,裡面真不真、能不能當專業,大家自己心裡有數。
此為AI生成圖像,證照這東西跟 AI 一樣,包裝得漂漂亮亮的,裡面真不真、能不能當專業,大家自己心裡有數。

我剛開始投入寵物食品產業時,因為並非相關科系出身,專業背景只限於冷凍乾燥技術。但我想打造一個專業的寵物食品品牌,所以投入大量時間,去學習國內外各種寵物營養相關證照。

然而,在取得多張認證後,我發現一個現象:這些課程本質上大同小異,無論名稱如何變化,內容差異都不大,國內外更沒有顯著不同。

我曾在 寵物營養師證照真相解析:課程內容、市場現況與專業界線全揭露寵物營養師證照真相解析:課程內容、市場現況與專業界線全揭露 簡單分享過,但這次我想完整整理,徹底探討這個議題。

補充說明

我不是說學習這些課程不好。知識學習本身當然是正面的,但問題在於這些證照的「公信力不足」,尤其當它被拿來作為商業用途時。你可以去上這些課,但若要當作行銷背書,就得看你的良心到哪裡了。

市面上寵物營養師證照的現況

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寵物營養相關的證照,數量多到幾乎數不清。為了避免文章太冗長,我只介紹幾個主流認證,其他非主流的先不討論。

首先,我們來看看中國與香港的情況。這兩個地區基本上沒有嚴格管控「寵物營養師」這個頭銜,更沒有國家級的寵物營養師執照。

這代表當地所有「寵物營養師」頭銜都是由民間機構發出的,甚至連學校開設的課程也只是「學校版的民間證照」而已。

結果就是——寵物營養師滿街跑

而且這類證照普遍容易取得,即使標榜「高級」或「專業」的認證,實際上難度也不高。

有趣的是,曾有台灣的高考營養師去上這些課,回來後說難度很高。但說實話,台灣高考營養師的門檻遠高於這些普通證照,他都考過了,卻覺得這類課程難,真的是證照很有公信力,還是他的學習能力有限?這點我就不評論了。

台灣的寵物營養師證照現況

台灣在 2023 年以前,最受爭議的課程是東海大學的「寵物營養師」課程。

我自己完成過它的基礎與進階課程,老實說內容不錯。但問題在於,這是台灣唯一使用「寵物營養師」名稱的機構,導致許多業者濫用頭銜,讓原本優質的課程蒙上陰影。

後來該課程改名為「伴侶動物營養與保健」,試圖降低誤導性。

歐美的寵物營養證照

許多賣家會特別強調自己取得「歐美認證」。但我上過幾個,坦白說,這些國外證照的內容與台灣、中國的大同小異,多數屬於短時數的基礎課程。

大約在2022年至2023年間,這個議題開始發酵。政府終於正式面對問題,農委會開始發表聲明。很多單位開始將證照名稱中的「XX師」的頭銜,被迫將名稱改為「認證」或「課程結業」。新聞媒體也陸續報導這類亂象,以及營養師公會發文反對這件事。

(112)全聯會營十字第1436號農業部寵物營養師資格公文(全).pdf255 KB
image

經過幾年的整頓與修法後,目前台灣政府農業部「官方認證」的寵物食品證照有兩種:

  1. 寵物營養管理師(寵物食品管理及配方師)—目前這兩者應該是為同一證照
  2. 寵物食品專責人員(衛生安全)—類似HACCP制度的寵物版本
image
image

新條款對寵物營養師資格的影響

我認為新條款最棒的一點,是明確限制了可能的偷吃步。只有畜牧技師獸醫師才能取得這張寵物營養師的證照,確保專業門檻與品質,不會被過度氾濫使用。

image
完整附件-寵物食品管理及配方師培訓課程 .pdf1.4 MB

四大相關專業與寵物營養的關聯

在與寵物食品相關的專業領域中,有四個國家級的高考證照最具關聯:

  • 獸醫師
  • 畜牧技師
  • 營養師
  • 食品技師

雖然這四個專業在不同面向都有所涉獵,但各自的專業主軸不同,若要培養專業的寵物營養師,則需要補足不同的知識層面。

以下表格整理了各專業的核心主軸及與寵物營養的關聯:

專業證照
核心專業主軸
與寵物營養的主要關聯
若要成為寵物營養師需補足的面向
獸醫師
動物生理、疾病診斷與治療
寵物生理與營養知識
營養配方實務
畜牧技師
經濟動物生理與飼養管理
伴侶動物營養與飼養技術
寵物食品科學、臨床營養應用
營養師
人類生理與營養科學
動物營養學的基礎概念
動物生理、物種差異與需求
食品技師
食品製造、食品安全與檢驗
寵物食品製程與品質管理
動物營養學、物種專屬配方設計

相比營養師與食品技師,獸醫師畜牧技師在動物生理與營養方面的專業性更高,且人數相對較少,不易造成專業名銜被氾濫使用的問題。

另外,營養師與食品技師在市場上已經相對普及,甚至存在「租牌」的亂象(即有證照但未執業,轉而出租證照給他人使用)。而獸醫師與畜牧技師的專業稀缺性,反而能確保寵物營養師稱號的專業價值不被稀釋。

而我們這些業者能拿到的「政府寵物食品專責人員證照」,說實在的,這本來就是針對食品工廠的證照,名稱上完全不適合拿來當作行銷賣點。

我從2021年踏入寵物食品領域,這幾年也拿了上述提到的各種證照,甚至在IG和官網上放了這些證照照片。但我只是單純表達「我有學習這些知識」,而不是搖身一變成了什麼「寵物營養師」。隨著學習的課程越來越多,我知道:這些課程確實能增長知識,但絕對不足以作為專業背書。我寫文章分享,都是基於取得證照和實際上過課的經驗,而非單純網路蒐集資料後隨便寫寫。

這些課程初衷其實是好的(那些純粹為了賺證照費的單位我就不點名了),真正問題在於那些拿著這些證照去誤導消費者的業者。如果你只是想為了自家毛孩更了解寵物營養,這些課程還是值得報名學習的。但如果你想靠這個當專業認證...嗯,就別多想了吧!

從證照到學校教育

你以為證照講完就沒了嗎?讓我們來聊聊學校教育!

學校科系總是跟著時代潮流變化,最近冒出好多AI相關科系(說真的,這一年收到的AI相關科系求職信讓我驚呆了,突然感覺自己老了)。同樣地,寵物產業作為未來趨勢,許多學校也紛紛開設相關科系。老規矩,我只分享親身經歷,沒去過的就不亂評論。

當我發現證照課程做為業者無法更深入時(對外行來說已經很專業了,但背書來說不夠),我決定報名大學課程。受限於工作和地理位置,我選擇了海洋科大的寵物經營管理系。我本身是企管系畢業,想學習更多寵物專業知識。然而現實是:可能因為是新創科系,師資確實有些不足——有些老師非常專業,但也有些......這個好壞師資的占比我就不多說。

甚至有時候快開課了,老師還沒找到!所以目前我對寵物相關科系還是持觀望態度。說實話,有些科系的課程內容甚至不如開課較久的證照單位來得紮實。希望未來情況會好轉啦!

最終,我轉向了食品營養系在職班。兜兜轉轉一大圈,還是得從基本功開始學起。

給不同族群的建議

如果你是真心想為寵物學習的飼主,我建議你直接找大學相關科系看他們的課綱,買相關「教科書」自學。這比上證照班或是看網路農場文實用多了!

如果你像我一樣是想長久經營寵物食品品牌的小業者,想要有正規的專業背書,老實說,就乖乖去念相關科系吧,無論是在職班還是學士後獸醫都行。小品牌只有誠實經營才能長久,你不像大品牌有的是錢,人家玩得起行銷,你不行。

證照≠專業

說真的,民間大部分的證照課程還是圍繞在鮮食製作、簡單動物生理、配方換算(直接給你現成配方表)等基礎知識。就像我之前文章說的,上個8小時~36小時的課程,就到處宣稱自己是什麼「師」,真的很不妥當。

我修了這麼多寵物食品證照、食品證照,參加過數不清的研討會,累積時數早就破百小時,甚至在職班修了兩年72學分的食品營養課程,我都還不敢自稱什麼「寵物食品認證專家」。每個人學什麼自己心裡有數,如果你要昧著良心做行銷,我也沒辦法阻止你。

有人可能會說我沒能力做行銷,但別忘了我的背景可是行銷公司+冷凍乾燥設備製造商,長期幫品牌做行銷,為生技製藥公司做試樣代工。但對於我的副業——寵物食品,我還是以簡單的凍乾粉、凍乾零食為主。不是做不到更複雜的產品(配方表下去交給代工廠馬上就能出來),而是選擇不這麼做。

我的凍乾主食研究已持續三年多卻尚未正式推出,中間推出了幾次試吃也更換了好幾次配方,目前僅供家裡的貓使用。我當然深信自己製造的產品品質優良,但還不夠完美,而且誇大行銷實在是不想,只能先自產自用。對小品牌而言,專業誠信遠比任何證照更為重要(大品牌同理,但...)。自己的主食持續研究和使用,至於何時正式推出市場,再看看吧。

最後對飼主的重點:寵物營養師這個頭銜本身並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寵物食品的法規。台灣現在有許多人類營養師打著專業名號做業配,製造沒良心保健品的公司也不少。關鍵在於法規——只有對寵物食品建立完善的法規才能有效規範業者。即使未來政府通過「寵物營養師」這個官方執照,又能如何?我們真正應該維護的是良好的產業環境,杜絕不良商家,而非僅僅新增一個證照。寵物食品應該像人類食品一樣有完整的法規體系,而不是用動保法22-3至22-5條這幾個簡單條文就想囊括整個寵物食品產業。

作者聲明

本文章由本人「Yu」親自撰寫,內容基於多年專業背景與實務經驗:本人白手起家,旗下自有行銷公司與食品工廠,專業領域為凍乾設備製造,並長期與各大研發單位及博士進行專業討論與交流。文中所舉案例皆為公開資料,引用來源可查,僅作為專業探討與教學示例,並無針對任一品牌或個別廠商,亦無捏造之情事。本人所經營之業務全數均依法合規,並依規定完成政府備案。

為提升閱讀流暢度,本文撰寫過程中有使用 AI 工具進行文稿潤飾與語句調整,但核心內容、觀點與架構均由本人獨立完成,並非由 AI 生成。

本文所有內容均為本人原創,無任何業配、置入或廠商合作。歡迎轉載分享,惟知識有價,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,謝謝。

Published Date
August 21, 2025
Featured Image